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
葛均波的疑问,很多人都有同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表示,当前大数据概念非常火热,大数据需要采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其中就会涉及许多个人隐私。
冯俊的微信曾经收到过一个段子,讲的是一个快餐店的客服人员接到顾客要求外卖的电话并告知会员卡号后,马上报出了该顾客的住址等信息;顾客点完菜之后,客服又根据顾客本人的体检记录等,说出哪些菜不适合他。当顾客询问能不能刷卡时,客服提醒他信用卡的透支情况。顾客听完后当即晕倒……
“这虽是笑话,却把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个人隐私荡然无存的状况表现出来了。” 冯俊说。
张兆安表示,现阶段除了办理银行信用卡等金融业务外,办理手机通讯服务、超市及商场的会员卡服务、网上购物、租赁或买卖房屋、医院就诊、游戏注册认证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像手机打车软件、订餐软件等热门应用,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很多人察觉到,当我们安装手机客户端时,部分软件会要求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和位置信息等。
冯俊指出,如果对这些收集数据的行为与数据的使用不加以规范,一旦与互联网传播相结合,会导致严重的侵害个人权利的行为。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需三方面入手
大数据时代,公众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提案。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第一位的。张兆安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这个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但个人信息保护法至今还没有出台。
“立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如《刑法修正案》中,其实已包含一些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监管部门宜严格执法保护公民权益,特别是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张兆安说。
中国骚扰电话一年达百亿通 两会代表也中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目前部分区域尝试以公共信息系统为切入点,探索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模式。如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就编制了相关准则,在卫生和证券行业开展专项试点,对业务系统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收集、加工、转移和删除等措施予以评估,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督促其改进。
加强行业自律也非常重要。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经营者,应将其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作为不良记录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监督管理。
张兆安提醒,现在的一些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源头在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多人为了方便,将个人的家庭住址、消费习惯和银行账户等随意上传至云端,从而埋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未来,只有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售前咨询
售后咨询
备案咨询
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