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  行业资讯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浅析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浅析

2020-09-08 18:09:42 2530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浅析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一、主要特性

 

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

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

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

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复杂的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全球互联网(Internet)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

 

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计算机安全问题,应该像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市场规模

 

2014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51.3亿元),并且在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到2019年,这一数据有望触及155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5.1亿元)。其中,到2019年,全球无线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15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94%。

 

从行业来看,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仍将是网络安全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地区收益来看,北美地区将是最大的市场。同时,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有望在一定的时机呈现更大的增长速度。

 

报告中指出,云服务的快速普及、无线通讯、公共事业行业的网络犯罪增加以及严格的政府监管措施出台都是这一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批准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将不断增加以防范和打击专业对手创造的先进和复杂的威胁。

 

此外,由于网络犯罪逐渐增长导致智力及金融资产的损失,并可能损害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和垂直行业,如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等都将加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投入。


三、主要关系

 

通常,系统安全与性能和功能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如果某个系统不向外界提供任何服务(断开),外界是不可能构成安全威胁的。但是,企业接入国际互连网络,提供网上商店和电子商务等服务,等于将一个内部封闭的网络建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各种安全包括系统级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构建网络安全系统,一方面由于要进行认证、加密、监听,分析、记录等工作,由此影响网络效率,并且降低客户应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费用。

 

但是,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是实际存在的,特别是在网络上运行关键业务时,网络安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全方位的安全体系:

 

与其它安全体系(如保安系统)类似,企业应用系统的安全体系应包含:

 

访问控制: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访问控制体系,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

 

检查安全漏洞:通过对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即使攻击可到达攻击目标,也可使绝大多数攻击无效。

 

攻击监控: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攻击监控体系,可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断开网络连接、记录攻击过程、跟踪攻击源等)。

 

加密通讯:主动的加密通讯,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

 

认证:良好的认证体系可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

 

备份和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

 

多层防御:攻击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延缓或阻断其到达攻击目标。

 

隐藏内部信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系统内的基本情况。

 

设立安全监控中心: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体系管理、监控,渠护及紧急情况服务。

 

四、安全分析

 

网络分析系统是一个让网络管理者,能够在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中,对症下药的网络管理方案,它对网络中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检测、分析、诊断,帮助用户排除网络事故,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网络性能,增大网络可用性价值。

管理者不用再担心网络事故难以解决,科来网络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把网络故障和安全风险会降到最低,网络性能会逐步得到提升。

 

物理安全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校园网工程建设中,由于网络系统属于弱电工程,耐压值很低。因此,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网络设备不受电、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考虑布线系统与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及冷热空气管道之间的距离;考虑布线系统和绝缘线、裸体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必须建设防雷系统,防雷系统不仅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及其他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总体来说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因此要注意这些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

 

网络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的机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连上Internet/Intranet的其他的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WEB、DNS、EMAI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系统的安全

所谓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of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户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网络作详尽的分析,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应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E-mail系统来说,其解决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种。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种方式。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在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上,主要考虑尽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统平台,而且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不断发现漏洞,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 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管理员口令与帐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管理风险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五、主要类型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润进行窃听、冒充、诈编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六、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类: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

 

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植入威胁主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

 

陷门:将某一“特征”设立于某个系统或系统部件之中,使得在提供特定的输入数据时,允许安全策略被违反。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存在几大隐患:影响网络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 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3.地域因素

由于内部网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内部网指的是它不是一个公用网络,而是一个专用网络),网络往往跨越城际,甚至国际。地理位置复杂,通信线路质量难以保证,这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和丢失,也给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机。

 

4.用户因素

企业建造自己的内部网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之后,用户的范围必将从企业员工扩大到客户和想了解企业情况的人。用户的增加,也给网络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因为这里可能就有商业间谍或“黑客。”

 

5.主机因素

建立内部网时,使原来的各局域网、单机互联,增加了主机的种类,如工作站、服务器,甚至小型机、大中型机。由于它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不尽相同,某个操作系统出现漏洞(如某些系统有一个或几个没有口令的账户),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大隐患。

 

6.单位安全政策

实践证明,80%的安全问题是由网络内部引起的,因此,单位对自己内部网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视,必须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7.人员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选择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做网络管理员,制订出具体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8.其他

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七、技术原理

 

网络安全性问题关系到未来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动代码、指令保护、密码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网络安全管理等内容。一般专用的内部网与公用的互联网的隔离主要使用“防火墙”技 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 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能够完成“防火墙”工作的可以是简单的隐蔽路由器,这种“防火墙”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则仅能起到一种隔离作用。隐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联网协议端口级上阻止网间或主机间通信,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由于隐蔽路由器仅仅是对路由器的参数做些修改,因而也有人不把它归入“防火墙”一级的措施。

 

真正意义的“防火墙”有两类,一类被称为标准“防火墙”;一类叫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有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而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而双家网关则是对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双家网关又称堡垒主机或应用层网关,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连接,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在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当前也许是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藏,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当属隐蔽智能网关。所谓隐蔽智能网关是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它是互联网用户唯一能见到的系统。所有互联网功能则是经过这个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的保护软件来进行的。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4种。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所谓智能卡就是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予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

 

这些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防范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看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时不仅要考虑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网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仅是物理防范,而且还有人员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安全服务

对等实体认证服务

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保密服务

数据完整性服务

数据源点认证服务

禁止否认服务

 

安全机制

加密机制

数字签名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

数据完整性机制

认证机制

信息流填充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

公证机制

 

八、操作工具

 

维护网络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和基于本地或云端的杀毒软体等构成。在法律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

 

防火墙

Internet防火墙是这样的系统(或一组系统),它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火墙系统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要使一个防火墙有效,所有来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接受防火墙的检查。防火墙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免于渗透。

Internet防火墙负责管理Internet和机构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在没有防火墙时,内部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暴露给Internet上的其它主机,极易受到攻击。这就意味着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由每一个主机的坚固程度来决定,并且安全性等同于其中最弱的系统。

Internet防火墙允许网络管理员定义一个中心“ 扼制点” 来防止非法用户,比如防止黑客、网络破坏者等进入内部网络。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务进出网络,并抗击来自各种路线的攻击。Internet防火墙能够简化安全管理,网络的安全性是在防火墙系统上得到加固,而不是分布在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上。

在防火墙上可以很方便的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产生报警。(注意:对一个与Internet相联的内部网络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网络是否会受到攻击,而是何时受到攻击?谁在攻击?)网络管理员必须审计并记录所有通过防火墙的重要信息。如果网络管理员不能及时响应报警并审查常规记录,防火墙就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管理员永远不会知道防火墙是否受到攻击。

Internet防火墙可以作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变换)的逻辑地址。因此防火墙可以用来缓解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并消除机构在变换ISP时带来的重新编址的麻烦。

Internet防火墙是审计和记录Internet使用量的一个最佳地方。网络管理员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门提供Internet连接的费用情况,查出潜在的带宽瓶颈的位置,并根据机构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门级计费。

在设计理念方面,防火墙是以应用为主、以安全为辅的,也就是说在支持尽可能多的应用的前提下,来保证使用的安全。防火墙的这一设计理念使得它可以广泛地用于尽可能多的领域,拥有更加广泛的市场,甚至包括个人电脑都可以使用,但是它的安全性往往就差强人意。而网闸则是以安全为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尽可能多地应用。网闸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例如对政府网络,工业控制系统的保护等等。

 

安全策略

防火墙不仅仅是路由器、堡垒主机、或任何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的组合,防火墙是安全策略的一个部分。

安全策略建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甚至包括:告诉用户应有的责任,公司规定的网络访问、服务访问、本地和远地的用户认证、拨入和拨出、磁盘和数据加密、病毒防护措施,以及雇员培训等。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地方都必须以同样安全级别加以保护。

仅设立防火墙系统,而没有全面的安全策略,那么防火墙就形同虚设。

 

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如用户开机键入的口令(某些微机主板有“ 万能口令” ),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统的文件属性控制机制)。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安全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

(1)未进行操作系统相关安全配置

不论采用什么操作系统,在缺省安装的条件下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只有专门针对操作系统安全性进行相关的和严格的安全配置,才能达到一定的安全程度。千万不要以为操作系统缺省安装后,再配上很强的密码系统就算作安全了。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是进行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

 

(2)未进行CGI程序代码审计

如果是通用的CGI问题,防范起来还稍微容易一些,但是对于网站或软件供应商专门开发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严重的CGI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站点来说,会出现恶意攻击者冒用他人账号进行网上购物等严重后果。

 

(3)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网站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DoS或DDoS对网站的威胁越来越大。以网络瘫痪为目标的袭击效果比任何传统的恐怖主义和战争方式都来得更强烈,破坏性更大,造成危害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而袭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袭击开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对方没有实行报复打击的可能。

 

(4)安全产品使用不当

虽然不少网站采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但由于安全产品本身的问题或使用问题,这些产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安全厂商的产品对配置人员的技术背景要求很高,超出对普通网管人员的技术要求,就算是厂家在最初给用户做了正确的安装、配置,但一旦系统改动,需要改动相关安全产品的设置时,很容易产生许多安全问题。

 

(5)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站或局域网内部的安全需要用完备的安全制度来保障。建立和实施严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与策略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

 

(二)计算机商务交易安全的内容包括:

(1)窃取信息

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

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然后再发向目的地。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3)假冒

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

 

(4)恶意破坏

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协议安全

TCP/IP协议数据流采用明文传输。

源地址欺骗(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骗(IP spoofing)。

源路由选择欺骗(Source Routing spoofing)。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攻击(RIP Attacks)。

鉴别攻击(Authentication Attacks)。

TCP序列号欺骗(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TCP序列号轰炸攻击(TCP SYN Flooding Attack),简称SYN攻击。

易欺骗性(Ease of spoofing)。

 

九、预防措施

 

网安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一)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墙。

(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

(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

(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二)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层对安全的要求最严格、最复杂,因此更倾向于在应用层而不是在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虽然网络层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上的安全业务可以涉及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

 

(三)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涉及网络支付结算的系统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装的软件中,如浏览器软件、电子钱包软件、支付网关软件等,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如通过诸多认证才允许连通,对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对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商交措施

商务交易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

各种商务交易安全服务都是通过安全技术来实现的,主要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等。

 

(一)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双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又称私钥加密,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用同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它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如果进行通信的双方能够确保专用密钥在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通过这种加密方法加密机密信息、随报文一起发送报文摘要或报文散列值来实现。

(2)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又称公钥加密,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其中一个公开发布(即公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钥)。信息交换的过程是:甲方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钥向其他交易方公开,得到该公钥的乙方使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

 

(二)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用电子手段证明发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其文件完整性的技术,即确认双方的身份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过。

(1)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也称电子签名,如同出示手写签名一样,能起到电子文件认证、核准和生效的作用。其实现方式是把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结合起来,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散列值,并用自己的私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将这个数字签名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报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散列值,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这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篡改等问题。

(2)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一个经证书授权中心数字签名的包含公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钥的文件数字证书的最主要构成包括一个用户公钥,加上密钥所有者的用户身份标识符,以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签名第三方一般是用户信任的证书权威机构(CA),如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用户以安全的方式向公钥证书权威机构提交他的公钥并得到证书,然后用户就可以公开这个证书。任何需要用户公钥的人都可以得到此证书,并通过相关的信任签名来验证公钥的有效性。数字证书通过标志交易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提供了一种验证各自身份的方式,用户可以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

 

(三)电子商务的安全协议。

除上文提到的各种安全技术之外,电子商务的运行还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协议。比较成熟的协议有SET、SSL等。

(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SSL协议位于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由SSL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和SSL警报协议组成的。SSL握手协议被用来在客户与服务器真正传输应用层数据之前建立安全机制。当客户与服务器第一次通信时,双方通过握手协议在版本号、密钥交换算法、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上达成一致,然后互相验证对方身份,最后使用协商好的密钥交换算法产生一个只有双方知道的秘密信息,客户和服务器各自根据此秘密信息产生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参数。SSL记录协议根据SSL握手协议协商的参数,对应用层送来的数据进行加密、压缩、计算消息鉴别码MAC,然后经网络传输层发送给对方。SSL警报协议用来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SSL出错信息。

(2)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

SET协议用于划分与界定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网上商家、交易双方银行、信用卡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给定交易信息传送流程标准。SET主要由三个文件组成,分别是SET业务描述、SET程序员指南和SET协议描述。SET协议保证了电子商务系统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身份的合法性。

SET协议是专为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它位于应用层,其认证体系十分完善,能实现多方认证。在SET的实现中,消费者帐户信息对商家来说是保密的。但是SET协议十分复杂,交易数据需进行多次验证,用到多个密钥以及多次加密解密。而且在SET协议中除消费者与商家外,还有发卡行、收单行、认证中心、支付网关等其它参与者。

 

加密方式


链路加密方式

 

安全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

 

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安全防范意识

 

拥有网络安全意识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

 

主机安全检查

 

要保证网络安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第一步首先要全面了解系统,评估系统安全性,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所在,从而迅速、准确得解决内网安全问题。由安天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创新型自动主机安全检查工具,彻底颠覆传统系统保密检查和系统风险评测工具操作的繁冗性,一键操作即可对内网计算机进行全面的安全保密检查及精准的安全等级判定,并对评测系统进行强有力的分析处置和修复。

 

主机物理安全

 

服务器运行的物理安全环境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忽略了这点。物理环境主要是指服务器托管机房的设施状况,包括通风系统、电源系统、防雷防火系统以及机房的温度、湿度条件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服务器的寿命和所有数据的安全。我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些因素,因为在选择IDC时你自己会作出决策。

 

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有些机房提供专门的机柜存放服务器,而有些机房只提供机架。所谓机柜,就是类似于家里的橱柜那样的铁柜子,前后有门,里面有放服务器的拖架和电源、风扇等,服务器放进去后即把门锁上,只有机房的管理人员才有钥匙打开。而机架就是一个个铁架子,开放式的,服务器上架时只要把它插到拖架里去即可。这两种环境对服务器的物理安全来说有着很大差别,显而易见,放在机柜里的服务器要安全得多。

如果你的服务器放在开放式机架上,那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这些服务器。别人如果能轻松接触到你的硬件,还有什么安全性可言?

如果你的服务器只能放在开放式机架的机房,那么你可以这样做:

(1)将电源用胶带绑定在插槽上,这样避免别人无意中碰动你的电源;

(2)安装完系统后,重启服务器,在重启的过程中把键盘和鼠标拔掉,这样在系统启动后,普通的键盘和鼠标接上去以后不会起作用(USB鼠标键盘除外)

(3)跟机房值班人员搞好关系,不要得罪机房里其他公司的维护人员。这样做后,你的服务器至少会安全一些。

 

十、主要产品

 

在网络设备和网络应用市场蓬勃发展的带动下,网络安全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延伸,网络规模迅速扩大,安全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建设可管、可控、可信的网络也是进一步推进网络应用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所承载的业务日益复杂,保证应用层安全是网络安全发展的新的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网络威胁单点叠加式的防护手段已经难以有效抵御日趋严重的混合型安全威胁。构建一个局部安全、全局安全、智能安全的整体安全体系,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防护体系成为信息安全建设的新理念。在此理念下,网络安全产品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新的网络安全理念的指引下,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向着以下几个方向来发展:

 

1、主动防御走向市场

主动防御的理念已经发展了一些年,但是从理论走向应用一直存在着多种阻碍。主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分析并扫描指定程序或线程的行为,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判定是否属于危险程序或病毒,从而进行防御或者清除操作。不过,从主动防御理念向产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智能化问题。由于计算机是在一系列的规则下产生的,如何发现、判断、检测威胁并主动防御,成为主动防御理念走向市场的最大阻碍。

由于主动防御可以提升安全策略的执行效率,对企业推进网络安全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尽管其产品还不完善,但是随着未来几年技术的进步,以程序自动监控、程序自动分析、程序自动诊断为主要功能的主动防御型产品将与传统网络安全设备相结合。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效准确的对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的主动防御产品将逐步发展成熟并推向市场,主动防御技术走向市场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安全技术融合备受重视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普及率的快速提高,网络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大,单一的防护产品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发展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用户对务实有效的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需求愈加迫切。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需要产品更加集成化、智能化、便于集中管理。未来几年开发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主要厂商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软硬结合,管理策略走入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面对规模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网络,仅依靠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来保证网络层的安全和畅通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的可管、可控要求,因此以终端准入解决方案为代表的网络管理软件开始融合进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终端准入解决方案通过控制用户终端安全接入网络入手,对接入用户终端强制实施用户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终端网络使用行为,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帮助用户实现更加主动的安全防护,实现高效、便捷地网络管理目标,全面推动网络整体安全体系建设的进程。

 

3、数据安全保护系统

数据安全保护系统是广东南方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公司,依据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和法规,以及企业数字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自主研发的产品。它以全面数据文件安全策略、加解密技术与强制访问控制有机结合为设计思想,对信息媒介上的各种数据资产,实施不同安全等级的控制,有效杜绝机密信息泄漏和窃取事件。

 

十一、主要问题

 

安全隐患

1、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 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攻击形式

主要有四种方式中断、截获、修改和伪造。

1.中断是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它毁坏系统资源,使网络不可用。

2.截获是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3.修改是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不仅获得访问而且对数据进行修改。

4.伪造是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将伪造的数据插入到正常传输的数据中。

 

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

1.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入侵检测能力是衡量一个防御体系是否完整有效的重要因素,强大完整的入侵检测体系可以弥补防火墙相对静态防御的不足。对来自外部网和校园网内部的各种行为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各种可能的攻击企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将入侵检测引擎接入中心交换机上。入侵检测系统集入侵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视功能于一身,能实时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利用内置的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上发生的入侵行为和异常现象,并在数据库中记录有关事件,作为网络管理员事后分析的依据;如果情况严重,系统可以发出实时报警,使得学校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漏洞扫描系统

采用最先进的漏洞扫描系统定期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

 

3.网络版杀毒产品部署

在该网络防病毒方案中,我们最终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要在整个局域网内杜绝病毒的感染、传播和发作,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整个网络内可能感染和传播病毒的地方采取相应的防病毒手段。同时为了有效、快捷地实施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体系,应能实现远程安装、智能升级、远程报警、集中管理、分布查杀等多种功能。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一、产业发展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大,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中国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中国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中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二、学科要求

此专业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进行科学研究。

 

意义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内部、外部、自然等因素的威胁。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未授权的操作等行为。

 

重要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侦察机、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中国通信传输中的信息。

 

从文献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20世纪后50年中,从社会所属计算机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正把日益繁多的事情托付给计算机来完成,敏感信息正经过脆弱的通信线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专用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银行业务使财务账目可通过通信线路查阅,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生们用计算机管理病历,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在对非法(非授权)获取(访问)不加防范的条件下传输信息。

 

传输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计算机网、互联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有蜂窝式无线、分组交换式无线、卫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及其它各种传输技术。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课程设置

在校期间,不仅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除学习理工专业公共基础课外,学习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算法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集合与图论、代数与逻辑、密码学原理、编码理论、信息论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

除上述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大量专业选修课,主要有:数据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概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字鉴别及认证系统、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机制与防护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学生除要完成信息安全体系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实验和课程设计外,还将在毕业设计中接受严格训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对互联网上各类信息的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系统安全方面,以提高防御、应急处置能力为主的传统安全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计算、新网络、新应用和新数据为新特征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此,需要针对形势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和壮大中国信息安全产业。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应用创新方面与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信息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在综合实力、产品成熟度、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面对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保障信息安全和加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积极性两方面,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三、产品

信息安全产业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整个互联网用户对安全产品的要求也转入“主动性安全防御”。随着用户安全防范意识正在增强,主动性安全产品将更受关注,主动的安全防御将成为未来安全应用的主流。

 

终端方案

终端安全解决方案是以终端安全保护系统全方位综合保障终端安全,并以数据安全保护系统重点保护终端敏感数据的安全。终端安全保护系统以“主动防御”理念为基础,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标识的认证技术,以智能控制和安全执行双重体系结构为基础,将全面安全策略与操作系统有机结合,通过对代码、端口、网络连接、移动存储设备接入、数据文件加密、行为审计分级控制,实现操作系统加固及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可管理,保障终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

 

安全软件

数据安全保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文档的透明加解密保护,可指定类型文件加密、指定程序创建文件加密,杜绝文档泄密。实现数据文档的强制访问控制和统一管理控制、敏感文件及加密密钥的冗余存储备份,包括文件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共享管理、外发管理、备份管理、审计管理等。对政府及企业的各种敏感数据文档,包括设计文档、设计图纸、源代码、营销方案、财务报表及其他各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文档,都能实现稳妥有效的保护。

 

四、检测

网站

网站安全检测,也称网站安全评估、网站漏洞测试、Web安全检测等。它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站进行漏洞扫描,检测网页是否存在漏洞、网页是否挂马、网页有没有被篡改、是否有欺诈网站等,提醒网站管理员及时修复和加固,保障web网站的安全运行。

 

1)注入攻击

检测Web网站是否存在诸如SQL注入、SSI注入、Ldap注入、Xpath注入等漏洞,如果存在该漏洞,攻击者对注入点进行注入攻击,可轻易获得网站的后台管理权限,甚至网站服务器的管理权限。

 

2) XSS跨站脚本

检测Web网站是否存在XSS跨站脚本漏洞,如果存在该漏洞,网站可能遭受Cookie欺骗、网页挂马等攻击。

 

3)网页挂马

检测Web网站是否被黑客或恶意攻击者非法植入了木马程序。

 

4)缓冲区溢出

检测Web网站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是否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如果存在,攻击者可通过此漏洞,获得网站或服务器的管理权限。

 

5)上传漏洞

检测Web网站的上传功能是否存在上传漏洞,如果存在此漏洞,攻击者可直接利用该漏洞上传木马获得WebShell。

 

6)源代码泄露检测Web网络是否存在源代码泄露漏洞,如果存在此漏洞,攻击者可直接下载网站的源代码。

 

7)隐藏目录泄露

检测Web网站的某些隐藏目录是否存在泄露漏洞,如果存在此漏洞,攻击者可了解网站的全部结构。

 

8)数据库泄露

检测Web网站是否在数据库泄露的漏洞,如果存在此漏洞,攻击者通过暴库等方式,可以非法下载网站数据库。

 

9)弱口令

检测Web网站的后台管理用户,以及前台用户,是否存在使用弱口令的情况。

 

10)管理地址泄露

检测Web网站是否存在管理地址泄露功能,如果存在此漏洞,攻击者可轻易获得网站的后台管理地址。

 

网络

1、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

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

 

2、网络访问控制

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通过。

 

3、拨号访问控制

不开放远程拨号访问功能(如远程拨号用户或移动VPN用户)。

 

4、网络安全审计

记录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5、边界完整性检查

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6、网络入侵防范

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的发生;当检测到入侵事件时,记录入侵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等,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如可采取屏幕实时提示、E-mail告警、声音告警等几种方式)及自动采取相应动作。

 

7、恶意代码防范

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8、网络设备防护

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主要网络设备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主机

1、身份鉴别

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2、自主访问控制

依据安全策略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3、强制访问控制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和访问重要信息资源的所有主体设置敏感标记;强制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重要信息资源直接相关的所有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强制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级。

 

4、可信路径

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时,系统与用户之间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

 

5、安全审计

审计范围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审计内容包括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6、剩余信息保护

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能够对重要程序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操作系统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8、恶意代码防范

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9、资源控制

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当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时,能检测和报警。

 

数据库

主流数据库的自身漏洞逐步暴露,数量庞大;仅CVE公布的Oracle漏洞数已达1100多个;数据库漏扫可以检测出数据库的DBMS漏洞、缺省配置、权限提升漏洞、缓冲区溢出、补丁未升级等自身漏洞。

 

五、主要威胁

实现目标

 

◆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 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 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安全威胁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

(8) 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特洛伊木马:软件中含有一个觉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当它被执行时,会破坏用户的安全。这种应用程序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11)陷阱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部件中设置的“机关”,使得在特定的数据输入时,允许违反安全策略。

(12)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

(13)重放:出于非法目的,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数据进行拷贝,而重新发送。

(14)计算机病毒: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员不慎:一个授权的人为了某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一个非授权的人。

(16)媒体废弃:信息被从废弃的磁碟或打印过的存储介质中获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

(18)窃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盗。

(19)业务欺骗:某一伪系统或系统部件欺骗合法的用户或系统自愿地放弃敏感信息等等。

 

主要来源

◆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 计算机犯罪;

◆ 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 "黑客" 行为;

◆ 内部泄密;

◆ 外部泄密;

◆ 信息丢失;

◆ 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 信息战;

◆ 网络协议自身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 嗅探,sniff。嗅探器可以窃听网络上流经的数据包。

 

六、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信息安全与技术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埃及人在石碑上镌刻了令人费解的象形文字;斯巴达人使用一种称为密码棒的工具传达军事计划,罗马时代的凯撒大帝是加密函的古代将领之一,“凯撒密码”据传是古罗马凯撒大帝用来保护重要军情的加密系统。它 是一种替代密码,通过将字母按顺序推后 3 位起到加密作用,如将字母 A 换作字母 D, 将字母 B 换作字母 E。英国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在英国布莱切利庄园帮助破解了 德国海军的 Enigma 密电码,改变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美国 NIST 将信息安全控制分 为 3 类。

 

(1)技术,包括产品和过程(例如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侵入检测、加密技术)。

(2)操作,主要包括加强机制和方法、纠正运行缺陷、各种威胁造成的运行缺陷、物 理进入控制、备份能力、免予环境威胁的保护。

(3)管理,包括使用政策、员工培训、业务规划、基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领域。 信息系统安全涉及政策法规、教育、管理标准、技术等方面,任何单一层次的安全措 施都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安全问题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图 8-1 给出了 NSTISSC 安全模型。

 

七、安全策略

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DG图文档加密:能够智能识别计算机所运行的涉密数据,并自动强制对所有涉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而不需要人的参与,体现了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从根源解决信息泄密。

◆ 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用户对自身面临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决定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种类,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然后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系统;

◆ 严格的安全管理。各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加强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 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网络上计算机犯罪处于无序状态。面对日趋严重的网络上犯罪,必须建立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法分子慑于法律,不敢轻举妄动。

 

主要问题

 

◆ 网络攻击与攻击检测、防范问题

◆ 安全漏洞与安全对策问题

◆ 信息安全保密问题

◆ 系统内部安全防范问题

◆ 防病毒问题

◆ 数据备份与恢复问题、灾难恢复问题

 

八、相关技术

 

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 用户身份认证:是安全的第一道大门,是各种安全措施可以发挥作用的前提,身份认证技术包括:静态密码、动态密码(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牌、手机令牌)、USB KEY、IC卡、数字证书、指纹虹膜等。

◆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其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网络安全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网络安全隔离与防火墙的区别可参看参考资料。

◆安全路由器:由于WAN连接需要专用的路由器设备,因而可通过路由器来控制网络传输。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技术来控制网络信息流。

◆虚拟专用网(VPN):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VPN的构筑通常都要求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以实现数据在公共信道上的可信传递。

◆ 安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主要针对一个局域网内部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其实现功能包括对局域网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局域网内用户的管理,以及局域网中所有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和跟踪。

◆ 电子签证机构--CA和PKI产品:电子签证机构(CA)作为通信的第三方,为各种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CA可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功能。PKI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务,将成为所有应用的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

◆ 安全管理中心:由于网上的安全产品较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机制和设备,即安全管理中心。它用来给各网络安全设备分发密钥,监控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收集网络安全设备的审计信息等。

◆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作为传统保护机制(比如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

◆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入侵防御系统作为IDS很好的补充,是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计算机网络硬件。

◆安全数据库:由于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也是敏感的,需要保护。安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及存取控制与用户身份识别等。

◆ 安全操作系统: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WWW服务,安全FTP服务,安全SMTP服务等,并作为各类网络安全产品的坚实底座,确保这些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

◆DG图文档加密:能够智能识别计算机所运行的涉密数据,并自动强制对所有涉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而不需要人的参与。体现了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从根源解决信息泄密。

 

信息安全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如下: 
  1、病毒检测与清除技术 
  2、安全防护技术 
  包含网络防护技术(防火墙、UTM、入侵检测防御等);应用防护技术(如应用程序接口安全技术等);系统防护技术(如防篡改、系统备份与恢复技术等),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相关技术。 
  3、安全审计技术 
  包含日志审计和行为审计,通过日志审计协助管理员在受到攻击后察看网络日志,从而评估网络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并能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通过对员工或用户的网络行为审计,确认行为的合规性,确保信息及网络使用的合规性。 
  4、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对信息系统中的流量以及应用内容进行二至七层的检测并适度监管和控制,避免网络流量的滥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 
  5、解密、加密技术 
  在信息系统的传输过程或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6、身份认证技术 
  用来确定访问或介入信息系统用户或者设备身份的合法性的技术,典型的手段有用户名口令、身份识别、PKI 证书和生物认证等。

 

信息安全服务

 

信息安全服务是指为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所提供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包括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的咨询、集成、监理、测评、认证、运维、审计、培训和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应急响应等工作

 

基本功能

 

信息安全可以建立、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内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及应用等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保障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运行。

 

一个安全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机密性、真实性、可控性、可用性这四个核心安全属性,而提供信息安全业务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信息系统实现上述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安全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

 

(1)未进行操作系统相关安全配置

不论采用什么操作系统,在缺省安装的条件下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只有专门针对操作系统安全性进行相关的和严格的安全配置,才能达到一定的安全程度。千万不要以为操作系统缺省安装后,再配上很强的密码系统就算作安全了。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是进行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

(2)未进行CGI程序代码审计

如果是通用的CGI问题,防范起来还稍微容易一些,但是对于网站或软件供应商专门开发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严重的CGI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站点来说,会出现恶意攻击者冒用他人账号进行网上购物等严重后果。

(3)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网站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DoS或DDoS对网站的威胁越来越大。以网络瘫痪为目标的袭击效果比任何传统的恐怖主义和战争方式都来得更强烈,破坏性更大,造成危害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而袭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袭击开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对方没有实行报复打击的可能。

(4)安全产品使用不当

虽然不少网站采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但由于安全产品本身的问题或使用问题,这些产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安全厂商的产品对配置人员的技术背景要求很高,超出对普通网管人员的技术要求,就算是厂家在最初给用户做了正确的安装、配置,但一旦系统改动,需要改动相关安全产品的设置时,很容易产生许多安全问题。

(5)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站或局域网内部的安全需要用完备的安全制度来保障。建立和实施严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与策略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

 

(二)计算机商务交易安全的内容包括:

 

(1)窃取信息

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

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然后再发向目的地。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3)假冒

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

(4)恶意破坏

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安全对策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技术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传输和处理商业信息。因此,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对策从整体上可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和商务交易安全措施两大部分。

 

1.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一)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墙。

(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

(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

(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二)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层对安全的要求最严格、最复杂,因此更倾向于在应用层而不是在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虽然网络层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上的安全业务可以涉及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

 

(三)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涉及网络支付结算的系统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装的软件中,如浏览器软件、电子钱包软件、支付网关软件等,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如通过诸多认证才允许连通,对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对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商务交易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

各种商务交易安全服务都是通过安全技术来实现的,主要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等。

 

(一)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双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又称私钥加密,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用同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它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如果进行通信的双方能够确保专用密钥在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通过这种加密方法加密机密信息、随报文一起发送报文摘要或报文散列值来实现。

(2)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又称公钥加密,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其中一个公开发布(即公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钥)。信息交换的过程是:甲方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钥向其他交易方公开,得到该公钥的乙方使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

 

(二)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用电子手段证明发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其文件完整性的技术,即确认双方的身份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过。

(1)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也称电子签名,如同出示手写签名一样,能起到电子文件认证、核准和生效的作用。其实现方式是把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结合起来,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散列值,并用自己的私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将这个数字签名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报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散列值,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

(2)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一个经证书授权中心数字签名的包含公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钥的文件数字证书的最主要构成包括一个用户公钥,加上密钥所有者的用户身份标识符,以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签名第三方一般是用户信任的证书权威机构(CA),如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用户以安全的方式向公钥证书权威机构提交他的公钥并得到证书,然后用户就可以公开这个证书。任何需要用户公钥的人都可以得到此证书,并通过相关的信任签名来验证公钥的有效性。数字证书通过标志交易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提供了一种验证各自身份的方式,用户可以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

 

(三)电子商务的安全协议。

除上文提到的各种安全技术之外,电子商务的运行还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协议。比较成熟的协议有SET、SSL等。

(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SSL协议位于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由SSL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和SSL警报协议组成的。SSL握手协议被用来在客户与服务器真正传输应用层数据之前建立安全机制。当客户与服务器第一次通信时,双方通过握手协议在版本号、密钥交换算法、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上达成一致,然后互相验证对方身份,最后使用协商好的密钥交换算法产生一个只有双方知道的秘密信息,客户和服务器各自根据此秘密信息产生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参数。SSL记录协议根据SSL握手协议协商的参数,对应用层送来的数据进行加密、压缩、计算消息鉴别码MAC,然后经网络传输层发送给对方。SSL警报协议用来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SSL出错信息。

(2)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

SET协议用于划分与界定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网上商家、交易双方银行、信用卡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给定交易信息传送流程标准。SET主要由三个文件组成,分别是SET业务描述、SET程序员指南和SET协议描述。SET协议保证了电子商务系统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身份的合法性。

SET协议是专为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它位于应用层,其认证体系十分完善,能实现多方认证。在SET的实现中,消费者帐户信息对商家来说是保密的。但是SET协议十分复杂,交易数据需进行多次验证,用到多个密钥以及多次加密解密。而且在SET协议中除消费者与商家外,还有发卡行、收单行、认证中心、支付网关等其它参与者。

 

工程监理

信息安全工程的监理是在信息安全工程的开发采购阶段和交付实施阶段为业主单位提供的信息安全保障服务。主要是在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验收阶段通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协调,来促使信息安全工程以科学规范的流程,在一定的成本范围内,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现项目预期的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工程监理的信息安全工程监理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即咨询监理支撑要素(组织结构、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知识、质量管理)、监理咨询阶段过程和控制管理措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提交成功!非常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这条文档是否有帮助解决问题?

非常抱歉未能帮助到您。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很需要您进一步的反馈信息:

在文档使用中是否遇到以下问题: